王喜全同志生平

王喜全同志于1962年12月26日出生于吉林白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学专业,1984年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4年以后,他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习和工作,先后获得理学硕士、博士学位,历任助理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员。他早年跟随黄美元和徐华英研究员从事云雾物理和锋面降水等研究工作,后跟随曾庆存院士从事城市气候和大气污染研究。

在城市气候方面,他研究了京津冀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热岛的影响,提出京津冀地区局地环流作用“山地-平原风”表述比用“山谷风”更为准确,并且研究了城市热岛环流对这种“山地-平原风”的调节作用;他还深入研究了城市人类活动(集中绿化)对夏季高温天气的响应、“城市干岛”对北京夏季高温闷热天气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对北京地区冬季地面降水分布的影响等,以上工作连续在《科学通报》和《中国科学》发表了四篇论文,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在大气污染研究方面,他研究了造成北京地区严重污染的天气气候关键因子,特别是北京PM10重污染预报的关键因子和典型天气形势,提出高压南下东移阻滞型和北上台风(或热带低压)相关的弱高压控制型两种重要的天气型对北京PM10等污染的影响以及重污染发生的预示作用。他还和同事一起翻译了前苏联科学院院长马尔丘克院士的名著《环境问题的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后因马尔丘克院士去世后的版权问题,气象出版社未能最后印行)。

王喜全热爱大气科学,无论是在观测、理论还是数值模拟方面,他都具有很强的学术洞察能力。学术同行们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那就是他从不人云亦云和随大流,在科学上具有非常强的独立探索精神,他常常“语出惊人”,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王喜全同志的才能不仅表现在学术研究上,还表现在科研成果转化和科研管理等方面。例如他早年曾参与创建北京中科气象技术开发公司,这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最早的科研成果转化尝试。他还先后在“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和”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协助科研管理工作,在气候系统模式发展的协调和支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LASG模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2010年后,他担任了“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为LAPC的发展和接受国家的考核评估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科院大气所大塔园区优美的科研环境建设,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王喜全同志热爱党、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他同情弱者,对劳动人民怀有朴实真挚的感情。他为人坦诚、尊敬师长、爱护青年、无私助人。凡是与他交往和接触过的人,无论是长辈老师,领导同事、同龄朋友,还是青年学子,无不对他的真诚豪爽、风趣幽默、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和个性鲜明的气质留下深刻印象。

王喜全同志英年早逝、令人痛心。他的逝世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特别是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大损失!我们深切缅怀王喜全同志!

王喜全同志千古!